第143章 第143章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张合小心翼翼地开车回到家,家人和邻居都围上来看。那个曾经下乡回来、无所事事的街溜子,如今倒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。
有了车,生意自然要接着做。张合比以前更忙了,整天在外头跑,但相亲的事也没落下——毕竟三十好几了。不过现在的相亲情况和过去大不一样,虽然比以前顺利不少,但他还没到人人抢着要的地步。
条件好的人家,多半还是看重有没有正式工作。象他这样做个体户的,并不是首选。张合心里憋着一股气,索性也不挑有工作的对象。只要人长得顺眼,愿意跟他一起在外头奔波的,他就觉得合适。
能吃苦的女人这年头多的是。没过多久,他就相中一个合眼缘的,两人见面不到一星期就去领了证。三月一号买的车,月底就结了婚,张合总算成了家。
婚后休息了几天,带着媳妇回门后,小两口就一起出门做生意。张合开车,媳妇坐副驾,后车厢载着半车衣服,从此开始了四处奔波的日子。
“这车真不赖!”张合的媳妇叫周娟,虽然这几天坐过好几回车了,还是觉得新鲜。
张合一边开车一边说:“这还不是最好的,最好的是轿车。你放心,以后我一定给你买一辆。”
张合对妻子许下的承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。而在港岛这边,林峰除了重新编写各类教材,还持续跟进各个工地的施工进度。医院主体虽已完工,内部装修却没法立即展开,因为需要安装大量医疗设备。
尤其是一些基础设备,比如氧气制造和输送系统,林峰打算一步到位。医疗设备厂的一期工程已经结束,目前主要是基础设施建成,其中最关键的是无尘设备——这类净化设备内地已有厂家在生产。
单独的净化设备制造种类过于单一,加之林峰需要大量无尘设备,因此这里负责生产。
无尘车间的生产与制造,林峰尽量自产自用,如果遇到过于特殊的设备,他就在自己的加工空间里制造,再混入从内地运来的设备中。
此时他正指挥安装,工程计划涉及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。
医疗器械种类繁多,林峰逐步自行生产,背靠整个内地市场,他不担心销路,也帮助内地省去了大量进口的麻烦。
之后在内地设立办事处,负责维修与后期保养等工作,价格比进口低廉几十倍,同时不需要外汇!
依靠一个国家的好处就是这么直接!
工程进度很快,林峰已在港岛招工,对学历要求不高,中六毕业即可,优先招收年轻人,他们学习速度快。
同时,这也是为了帮助年轻人,避免他们混迹街头社团,一个年轻人往往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。
至于中年人,如果到这个年纪还没有工作,更多是个人原因。
此外,新成立的运输公司也在招工,尤其是司机,由于需往返港岛和内地,林峰采用货柜运输,因为两地交通规则不同。
从港岛运产品入关至内地,需要有专门场地将货柜换装到内地卡车上。
因此,还需在内地购置地皮,建设仓储中心作为中转站。林峰此时忙碌起来,只能偶尔关注汽车的销售情况。
……
就在林峰忙碌时,廖一远再次来访,“林峰同志,又来打扰你了!”
“这次是什么事?”林峰问。
这话让廖一远有些尴尬,毕竟每次来都有事,“是这样,你设计的吉普车已经通过军方测试,军方准备正式下订单了!”
一款车型的测试耗时较长,之前交付的一百辆车,到现在才完成测试。
“这事我还没接到消息。”林峰尚未收到集团通知,估计军方还没开始洽谈,“你是为这事来的?”
“不,是一汽的事。”廖一远解释,“现在军方在你这里订车,政府用车和公安部门也都选用林氏汽车,他们唯一还能拿得出手的只剩下卡车了。”
“一汽希望你能帮他们设计一款卡车,包括发动机、底盘等全部内容。”
林峰一愣,一汽倒是想得挺周到!
“研发费和专利费怎么算?”林峰问。
“这点他们清楚,你尽管开价,他们绝不还价。资金不够就去贷款,而且根据你研发的卡车衍生出的其他特种车辆,也会算你的专利费。”廖一远连忙补充。
林峰点了点头,“他们倒是挺明智。”
“哈哈——”廖一远笑了,“现在国内很重视知识产权,有你这样的例子,大家都看到其中的好处。”
“怎么样?”
“可以。”林峰点头,“我本来没打算发展大型车辆,刚成立的运输公司用的也是进口车。既然他们有这个想法,我愿意帮忙设计。这样吧……”
林峰沉吟片刻,说道:“三个月后,我可以将成品和设计图纸交给他们,还可以协助规划生产线,但生产线必须从我的机械制造厂采购。”
“没问题!”廖一远松了口气,心想幸好林峰没有进军大型车辆领域的打算,否则一汽的处境将更为艰难。目前与大众的合资项目成效有限,对方始终紧握内核技术不放,导致国产化进程迟迟无法完成,成本也居高不下。
廖一远随即关心道:“对了,你的医疗集团进展如何?国内现在非常需要ct、x光机这类诊断设备。”
“二期工程就会投产这些设备。技术方面您不用担心,我们的定价远低于进口产品,还提供三年免费维护保养,后续维修费用也很合理。”林峰回答。
“那就好。”廖一远欣慰点头,“有你在,我们省心不少。上级已经批准,你的产品享受通关便利,无需缴纳额外税费,按国内企业标准执行即可,还能享受多项政策优惠。”
“请代我感谢领导们的支持。”林峰深知这些优惠政策多在前五年有效,后期将逐步常态化。不过由于他创收的外汇有三分之二都按国家汇率进行兑换,这部分贡献通过税费减免的形式得到了回馈。
目前北极星电器作为林峰旗下唯一的出口品牌,已在国际市场打开知名度,全球分公司网络不断完善。林峰始终把握宏观方向,具体事务则交给管理团队运作,这正是他考核高管能力的方式。
廖一远小坐片刻后便起身告辞。
此时何雨柱一家已返回内地,林峰一家仍留在香港。何雨水找到了新的事业方向,林毅与红姑继续拓展院线业务,而林乐则跟在父亲身边学习企业管理——医疗集团将来要交到她手中,林峰正逐步指导她熟悉医疗行业的运营管理。
虽然接下一汽的重卡研发项目,但林峰仅用一周时间就在研发空间完成了从设计到测试的全部工作。他计划三个月后正式交付,此次收取了五亿研发经费,后续仅抽取百分之五的专利费,这个条件堪称优惠。
一汽毫不尤豫地直接打款,这笔钱属于林峰的个人收入。这时,他开始考虑银行方面的事务。
此前邱德根也在收购亚视股份,但林峰出价更高,迅速完成了收购。之后,邱德根并未前来寻求合作。
想到对方手中拥有一家银行——远东银行,林峰再次将目光投向他。这家从钱庄起步并成功转型为银行的机构,展现出相当的实力。而林峰的目标,是将其未来转变为林氏银行。
“嘉华,秘密收购远东银行的股票。”林峰下达指令。
“老板,最终要达成什么目标?”周嘉华询问。
“实现全面收购,最好是全资持有,但眼下必须严格保密,避免引起股价波动。你有几个月的时间,可以慢慢推进。”林峰补充道,“联系部分股东时,不要亲自出面,找中间代理人处理。”
“明白。”周嘉华领会了林峰的意图。林峰在港岛业务规模日益扩大,一家能够支持林氏资金运作、尤其是投资公司未来须求的银行,显得尤为重要。
周嘉华随即着手展开工作。
随着时间推移,林峰旗下最先激活的项目是食品加工厂,这是相对简单的业务,标志着粮食集团开始运转。
林峰并未高调宣传,但亚视派出团队进行录制,计划在新闻中播出,内容包括用工数量等相关报道。
品牌命名为“深海”,目前仅推出深海豆油和深海饲料两种产品,两者在市场上销路顺畅,甚至在港岛也占有一席之地。
……
时间来到1988年10月,亚视传媒大楼正式启用。由于计划调整,整栋大楼全部交由亚视传媒集团使用。
原亚视旧楼开始拆除,该地块将成为林氏大楼的新址。
此次亚视传媒集团大楼的启用仪式由林毅和红姑这对年轻夫妇负责,林峰并未露面。既然已将集团交给他们管理,今后他将不再过多过问。
亚视传媒集团目前的规模不算最大,但已颇具分量,旗下包括亚视电视台、一本杂志、两家报纸、一条院线,以及一座影视城。
这些业务全部集成进亚视传媒集团,此外还设有多处驻外办事处。
林毅在港岛已成为知名人物,与不少富二代、富三代交往密切,同时也结识了许多明星和艺人。
启用仪式现场宾客云集,热闹非凡。亚视传媒集团下属院线正式更名为亚洲院线,其扩张野心可见一斑。
至此,在棒子国的布局已顺利完成,东南亚地区的布局也在推进。
但像阿三国这样政府效率低下、电影和房地产行业被少数势力把持的地区,并未纳入布局范围,最终决定放弃进入。
港岛电影因缺乏当地特色的歌舞元素,在阿三国发展困难重重。
布局重点放在受古文明影响的局域,这被视为更合理的策略。守住这些市场是当前要务。
对于宗教问题复杂、环境敏感的地区,则不予考虑,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。
因此,并非在整个亚洲进行全面布局。
亚视传媒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后,公司的办公地点及部分室内演播室均设在此处,标志着亚视传媒迈入新的发展阶段。集成后的公司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。
此外,大楼的启用还大幅减少了租贷开支,并为各类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场地保障。激活仪式结束后,林峰前来参观了一次。
这栋大楼由他亲自设计,林峰看后感到十分满意,认为其设计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过时,只需做好日常维护即可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