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第39章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但她还是压住了火气,“行,我知道了,我这就通知轧钢厂的杨厂长。”
挂了电话,她立刻打给杨厂长。幸好杨厂长就在办公室。听完王主任的叙述,他也愣住了——怎么会出这样的事?而且还是易中海干的。
他缺钱吗?八级钳工啊!
八年前他就已经是六级钳工,工资不低,家里人口也简单,怎么会贪那每个月十块钱?
杨厂长实在想不通。他和王主任同时动身前往邮局。这件事牵涉到三名轧钢厂职工,而且个个都不简单。
最重要的当然是易中海,八级钳工是厂里的宝贝。
林峰呢?他娶了何雨柱的妹妹,最近还被评为轻工部先进个人,在车工车间组织学习机床维护。厂里一直想推广设备保养,但生产任务重、技术部门忙,一直没能落实。林峰能带头自发组织,这是好事。据车间主任反映,他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五级车工。
至于何雨柱,是食堂里不可或缺的大厨。轧钢厂的招待餐全指望他掌勺。虽然现在物资紧缺,但偶尔还是有招待任务,少不了他的本事。真正有水平的大厨,一般也不愿意进厂工作。
按照行政级别的划分,杨厂长这个级别最高只能享受中灶待遇。由于轧钢厂是工厂,工人众多,日常供应的是大灶伙食。
因为炊事员的等级难以提升,所以没有大厨愿意来此工作。何雨柱是18岁进厂的,他的手艺是家传的,掌握谭家菜与川菜两种菜系。
如今这三个人之间产生了矛盾,作为厂长的他怎能不头疼?
幸亏邮局的主任及时阻止,如果直接报警,事情就难以掩盖了,所以他必须尽快赶到邮局,安抚林峰与何雨柱。
坐上吉普车赶到邮局,落车时王主任已经到了。距离本就不远,此时所有人都已聚在邮局的后院。
“杨厂长!”王主任起身招呼。
“王主任!”两人握了手,对视一眼,彼此会意,便走到一旁低声交谈起来。
林峰见到杨厂长,低声对何雨柱说:“这次想送易中海进去是不太可能了,不过我们的目的也不在此。条件是可以慢慢谈的。”
“我们的底线是,他不能再担任一大爷,另外,过去对老太太的照顾之情,从此一笔勾销。”
“还有,这八年来的汇款必须全部退还。”
何雨柱点头道:“没办法,谁叫他是八级钳工呢!”
“我们比不上他。以后只要他不来招惹我们就行,其他的我不在意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林峰最后确认了何雨柱的态度,随后等着杨厂长或王主任开口。这件事,他也得给王主任一个面子。
那边似乎也商量好了,杨厂长转身走来,对易中海说道:“易中海,你一个高级技工,难道还缺钱吗?”
“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?”
杨厂长看似怒气冲冲,但由他先出面,其实是想保住易中海。这番批评,不过是做做样子。
易中海立刻明白了,“厂长,我绝不是贪图那点钱。我易中海没有大吃大喝的嗜好,我也是为了柱子好啊!”
杨厂长随后说:“你说说,你到底是怎么想的?而且这件事已经过去八年了,当初你又是怎么领到汇款的?”
“何雨柱同志、林峰同志,你们都是厂里的青年骨干。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,也不必急于一时解决,我们不妨先一起听听,怎么样?”
“行,听厂长的!”何雨柱一口答应,林峰也点了点头。
“易中海,你说吧。”杨厂长坐了下来。
易中海此时已经完全冷静下来,“当年,柱子的父亲何大清扔下他们兄妹,跟着一个寡妇去了保城。”
“柱子后来带着妹妹去找过一次,但没见到人。”
“还好那时柱子已经进厂工作,养活他们兄妹不成问题。”
“不过,之后我收到了何大清的信和汇款。他在信里说,以后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,是给柱子的妹妹何雨水的生活费。”
周围的人都静静听着,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易中海继续说道:“后来我试探过柱子的态度,那时候他对自己的父亲非常痛恨。”
“柱子,这事你承认吧?”
何雨柱点头道:“我承认。”
“我当时是担心你们不会接受!”易中海解释道:“况且你们兄妹年纪尚轻,手头钱财过多未必能妥善管理,我便想着先替你们存起来,日后一并归还。我特意单独开了一个存折!”
“如今里头有九百多块钱,我一直为你们好好保管着!”
若是不了解他为人的人,恐怕真要被他这番话给糊弄过去,瞧杨厂长和王主任的神情便知。
此时林峰开口说道:“易中海,不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,你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我们都很清楚。”
林峰必须开口打断,若任由易中海这套虚情假意的说辞说服了旁人,事情就不好办了。
杨厂长微微蹙眉,觉得林峰有些过分,毕竟总该让人把话说完。
但王主任却不这么认为,她了解林峰,这年轻人说话办事向来有分寸,人品更是出众。就象他主动捐出烈属抚恤金,这事换做一般人根本做不到。
虽然烈属抚恤并非永久性的,但林峰母亲常年卧病,尽管医药费由国家承担,可林峰是个孝子。
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前途,回家照顾母亲,同时还要工作。每月的工资加补助,全都用来给母亲买营养品。
母亲刚去世时,林峰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——家中毫无积蓄,他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。
可他却偏偏不再接受补助,全凭自己努力。如今已是三级车工,每月四十二块五的工资,硬是靠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。
现在更是结了婚!
林峰继续说道:“柱子哥和雨水当时最难过的,是觉得被父亲抛弃了。而我岳父寄回来的钱,恰恰证明他们并非无人牵挂!”
“况且柱子哥有工作、有手艺、有房子,足够兄妹二人生活。再加之这十块钱,本可以过得更好。”
“更重要的是,这笔钱是维系他们亲情的纽带。可结果呢?”
“八年来,何大清一直以为孩子们收到了他给的生活费,满心期盼着将来一家团聚。”
“可就因为你的所作所为,柱子哥和雨水对父亲的感情变成了什么样?”
林峰这番话让在场众人恍然大悟。
本该维系的亲情,如今成了什么模样?
兄妹二人整整八年没有父亲的消息,这……
杨厂长也皱起眉头,林峰的解说让他重新审视起易中海。不过易中海这么做的目的究竟何在?
易中海强辩道:“我没想到这一层。”
林峰冷声道:“易中海,你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。因为你没有子女,一直担心养老问题,所以之前全力培养你徒弟贾东旭。”
“你处处拉拢他,可又觉得不够保险。正好柱子哥的父亲突然离开,让你看到了可乘之机,你打算再培养一个备选。”
杨厂长在一旁插话:“不对吧,如果真要找备选,他怎么没选择你呢?我记得你父亲是烈士啊。”
林峰答道:“确实,我父亲是烈士,但那是在何大清离开之后的事。虽然牺牲得早,但因为交通不便,消息直到五二年年底才传来。”
杨厂长点头表示明白。但林峰接下来的话让他大吃一惊。
“况且,易中海也没打算放过我。贾东旭因事故去世后,他顿时慌了神——培养多年的养老人选竟然就这么没了!”
在全院协助贾家料理完后事后,易中海召开大会,号召众人为贾家捐款。林峰叙述道。
杨厂长露出困惑神色,“不对,这件事我是知情的。厂里不仅发放了抚恤金,还安排贾东旭的妻子顶替他的岗位。”
“是的,但易中海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抚恤金一事。捐款并非最终目的,最后他要求我和柱子哥出手相助。”林峰继续陈述。
“表面听来似乎合理,可那时我们二人都尚未成家。”
“再者,让两个未婚青年去帮扶一位寡妇,王主任您作为街道办主任,阅历丰富,您认为……这合适吗?”
王主任此时面色已变得凝重,“易中海,每个院子都有三位大爷负责,再怎么轮也轮不到林峰与何雨柱吧?”
“你们院里,你是八级工,月薪九十九块五,刘海中是七级工,月入八十多。你们不能帮忙吗?”
“为何偏要两个年轻小伙子承担?”
“你这是要毁掉他们的名声吗?”
王主任与杨厂长不同。杨厂长主抓厂内生产,而王主任管辖街道,处理的事务更为繁杂,日常面对的都是家长里短。
她训斥易中海的威严,甚至比杨厂长更胜一筹——毕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,没有几分严厉是镇不住场面的。
易中海心里明白,他能瞒过杨厂长,却骗不了王主任。
“我当时没考虑那么多。事到如今我也无话可说,毕竟确实收了汇款,我听从发落。”易中海不再辩解,却仍不认罪。
杨厂长感到棘手,起身说道:“柱子、林峰,我们单独谈谈可好?”
“好。”何雨柱话不多,以林峰为主导。杨厂长也看出何雨柱并不机敏。
何雨柱确实不算聪明,他行事莽撞,用的都是市井手段,这怎能称得上智慧?
三人走到一旁,杨厂长坦言:“这事确实是易中海不对。但他是厂里八级钳工,厂里每年情况你们也清楚,缺了他实在不行。请给我个面子,此事就此作罢。你们有什么条件尽管提。”
此时王主任也走了过来,“林峰啊,这事是我们街道工作不到位……”
王主任开口就要揽下责任,但林峰岂能如此回应?何雨水的工作还是她安排的。
王主任接着说道:“易中海动机如何已不重要,毕竟他做错了事,严格来说已触犯法律。”
“不过,他的技术对轧钢厂至关重要——当然这不能成为他肆意妄为的资本。”
“但这件事的根源,更多在于何大清。”
“无论易中海做了什么,至少他也算是出了力。”
听着王主任这番话,林峰回应:“您说得对。我们最初也没想送他进去,但就这样放过他,我们心有不甘。人生能有几个八年?”
“离间骨肉亲情,这根本不是人该做的事!”
林峰虽要顾及情面,却也不能轻易让步。现在正是谈判的时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