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第36章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林峰吸收后,立刻感觉到知识的庞大,其中主要涉及历史的方方面面,毕竟古董与历史密不可分。
他有些头晕,但清醒之后,心中十分高兴,转身亲了妻子一下。何雨水悠悠转醒,对他笑了笑,并不清楚林峰的喜悦。
“你再躺会儿,今天是星期天,我去菜市场!”林峰起身说道。
何雨水问:“我和你一起去吧?”
“不用了,买菜像打仗一样,人挤人的,我护不住你,还是我自己去方便些。”林峰不能暴露自己的秘密,而且菜市场的情况也确实如此。
东西就那么点,不挤就买不到!
“好吧。”何雨水还算了解这种情况,于是打了退堂鼓,“每天早上都要辛苦你。”
“没什么辛苦的!”林峰笑了笑,“等到了冬天就好了,那时没菜可卖,咱们得囤积过冬的蔬菜,偶尔去买点肉就行。”
“恩!”
林峰起身,现在天气有点凉,但还没到烧炕的时候。
他出门洗漱后,没有立刻出发,而是打量了一下中院的环境。他家是中院的正房,何雨柱家住东厢房,中院东北角是片空地,何雨柱家的地窖就在那儿。
这个角落没有通往后院的门,这块地方属于他们两家,利用起来挺合适,因为林峰想自己做蜂窝煤。
蜂窝煤需要晾晒,必须完全干透才能用,这个地方再适合不过。可以搭些木架子,方便以后晾晒。
再用东西遮盖一下,防止下雪时被打湿。
蜂窝煤的做法和煤球差不多,但需要加些别的东西,比如碳化锯木屑。现在木材加工厂很多,自己去弄点完全没问题。
商店的出现让林峰的未来有了更多可能,不过现在时间还短,他对未来的规划不多,暂时还做不到更多。
只是他期待已久的技术和知识已经到手,他有些跃跃欲试。但今天大家要一起出门,他不能单独行动。
确定利用东北角之后,他洗漱完毕,推着自行车往菜市场去了。
每天去菜市场这个流程不能省,因为只有经常去,才能解释为什么他们一家吃得这么好。
他并不常买肉,一周只买两次,量不多,还尽量避开他人目光,在厨房做菜时也注意不让气味飘远。
回来时早饭已备好,大家吃完饭坐着聊了会儿天才出门。
正要锁门时,许大茂推着自行车和娄晓娥从后院走出来。“哟,傻柱……你们这是要出门啊?”
许大茂嘴欠的毛病又犯了,还一脸得意。何雨柱皱起眉问:“许大茂,最近忙什么?感觉好久没见你了。”
“你不也结婚了吗?你不忙?”许大茂撇嘴道。
娄晓娥脸一红,拍了他一下:“别瞎说!”
林峰看了娄晓娥一眼,明白了——许大茂这是急着要孩子。新婚燕尔,天天努力,身体吃得消吗?
许大茂嘿嘿一笑,和娄晓娥并肩走了,大概是去岳父家。
何雨柱纳闷:“林峰,你说许大茂最近在干嘛?”
“想要孩子呗!”林峰无奈,“他天天回家做饭,连下乡放电影都不去了,吃完饭就进屋,还能干嘛?”
“这么着急?”何雨柱不解。
“他娶的是娄半城的女儿娄晓娥,有了孩子两家就绑得更紧了。到时候他岳父在厂里使使劲,宣传科当个副科长还不容易?”林峰直白地说。
“难怪呢!”何雨柱摇摇头。
五人没骑车,因为要带旧被褥和旧衣服,都打包由何雨柱和林峰背着。于莉与何雨水照顾老太太,一起坐公交车去前门大街。
再次来到雪茹绸缎庄,陈雪茹依旧热情:“哟,又来照顾我生意啦?”
“雪茹姐,这是我哥、嫂子,还有我奶奶。”何雨水介绍道,“今天又来麻烦您了。”
“麻烦什么,你们来就是照顾我生意嘛!”陈雪茹叫人给五人量尺寸,何雨水和于莉上前商量做多少被褥和棉衣。
女人谈事情总是慢些,林峰扶老太太在会客区坐下:“奶奶,中午想吃点什么?”
“我随便,你们定就好。”老太太笑眯眯的。
何雨柱想了想:“肉票够吗?”
“够,我在厂里教其他车间工友车床结构,他们车间主任给了我不少票。”这些票其实是林峰省下来的,他平时不常买菜买肉,都是靠签到得的奖励,所以票据有剩。在外面吃饭用票,也不怕被熟人看见。家里人也一般不会多问。
“那吃烤鸭吧!”何雨柱说,“虽然贵点,但中午人少,应该有位子。”
“行,就吃烤鸭。”林峰点头,“吃完去百货大楼,你们买自行车和手表,我买缝纴机。”
“雨水不是提过前门有家小酒馆吗?”何雨柱问道,“吃完饭去喝一杯?东西迟点再买也不急。”
“好啊!”林峰应道,“不过估计会限量吧?”
“那是自然,现在粮食紧张,能买到酒就不错了。”何雨柱点头,“对了,你教车床结构的事,会不会影响你升级?”
“不会,”林峰说,“车工主要看量,现在我每天的任务都有其他车间帮着完成,到时候考核速度和成品率就能升级了。”
“说到底还是看平时的工作量。”
“那就好。你上次提过让我研究大锅菜,我也在琢磨,就是不知道从哪儿入手。”何雨柱问。
“你是厨师,还问我?”林峰一愣。
“嘿嘿……这不是没思路嘛。”何雨柱有点不好意思。
“你可以想想,怎么把普通的食材做出新花样或者更好吃的味道。现在天天土豆、白菜、箩卜,看着都腻。”林峰对做菜并不在行,也给不出太多建议。
何雨柱想了想,还是没什么头绪,“我再琢磨琢磨。”
等了好一会儿,两位女士终于商量定了。林峰去付了钱和票,剩下的事由陈雪茹负责,何雨水会分批把东西带回家。
几人告辞离开,在前门大街逛了逛,随后走进烤鸭店,点了两只烤鸭,美美吃了一顿。
于莉很开心,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,对自己的婚姻也很满意。
林峰一直主导着两家的生活。于莉没有工作,但林峰刻意把家务分摊开来,不让她一个人承担。要维持家庭和睦,就得靠大家齐心。
像早晚饭由何雨柱、何雨水兄妹负责,每天的采购归林峰,大扫除每周一次就够。
玩了一整天,直到百货大楼快下班,他们才赶去购物。售货员一脸不高兴。
何雨柱买了两块上海牌手表,一块是女式的,还有一辆飞鸽自行车。林峰买了缝纴机。他们叫了三轮车运货,林峰骑新车押送。
其他人则坐公交车回家。
三大爷一见林峰推着新车,还带着缝纴机,酸劲儿又上来了,“林峰,你们这日子不过啦?”
“怎么叫不过了?”林峰不太高兴,“您还是专心伺候您的花花草草吧。”
林峰和三轮车师傅一起把缝纴机抬进中院,放在自家廊下,等会儿还得拆包装。付了车钱送走三轮车后,他把新车推进何雨柱家的廊下。
没过多久,老太太他们回来了,阎埠贵也跟着来到中院。
“林峰,你哪来这么多票啊?”阎埠贵问。
林峰看了他一眼,“几个车工车间主任凑的,还有轻工部给的奖励。”
“啊?”阎埠贵愣住了,“为啥给你这些?”
“您这是在审问我?”林峰语气沉了下来。
“不不不,我就是想问问,你……你这儿还有些什么票啊?”阎埠贵问。
“您想要什么票?”林峰回答,“不过这些票不卖,只能换。”
“换什么?”阎埠贵追问。
“布票、棉花票,或者毛线票。”林峰这才想起来,自己之前忘了弄毛线票。
天冷的时候,毛衣少不了,现在还没到穿的时候,他就没记起这回事。
阎埠贵眼珠转了转,“这些可都是稀罕票!”
何雨柱在一旁插话:“三大爷,林峰这些票也不是随便就有的啊,不少是厂里车间主任帮忙凑的,还有一些是林峰得了轻工部先进个人才奖励的。”
“哦?”阎埠贵有些意外,“轧钢厂不是归重工部管吗?”
“这事儿您就别打听了,厂里没公开表扬,毕竟我们是重工部的。”林峰说道,“您要换票,就拿差不多的票来换,数量少了可不行。”
说完,林峰转身去拆缝纴机的包装。一台崭新的缝纴机露出来,于莉高兴地说:“以后我能用它做衣服了,就是还不太会用。”
“嫂子,有空你来大前门找我,我带你去雪茹姐的绸缎庄学,她那儿的师傅都会用。”何雨水说道。
“好,有空我一定去。”于莉点头。
林峰接话:“不用跑那么远,我就会用,这个比车床简单多了。”他指着针头位置说:“关键是手脚要配合,脚踩踏板,手推布料。”
“嘿,你还真懂啊!”何雨柱惊讶。
“原理不难,针脚也能调,学会穿线就行,说明书一看就明白。”林峰拿出说明书,“咱们先把它抬进屋吧。”
他们这边热闹,贾家屋里,秦淮茹从窗口往外看,“这林峰真有本事,结婚前后添了这么多东西。”
贾张氏撇撇嘴,“谁知道东西哪来的。”
“妈,您可别乱说,现在鸽子市抓得严,谁还敢去啊?”秦淮茹提醒。
“唉……是不敢去,现在想买点好东西都难。对了,林峰不是每天早上都出去买菜吗?”贾张氏忽然想起来,“让他帮咱们家带点怎么样?”
秦淮茹一愣,“您不是每天上午自己去吗?”
“早上菜多、菜好,说不定还能买到肉呢!”贾张氏来了精神,“咱们家孤儿寡母的,他帮帮忙也是应该的。”
秦淮茹尤豫了一下,“我问问看吧,不过咱们家还有票吗?”
“这个月的肉票还在呢!”贾张氏赶紧掏出票据。如今她负责采买,毕竟秦淮茹还得上班,挺着大肚子实在不方便出门买菜。
“咱们大院邻居捐的钱还剩多少?”秦淮茹问道。
“还有二十多块呢!”贾张氏回答,“现在啥也买不着,每天只能买几分钱的菜,家里都大半个月没见着荤腥了。”
“行,我待会儿去问问。”秦淮茹点了点头,说完便转头看向窗外。
这时,林峰和何雨柱正抬着缝纴机进屋,把它靠东墙放在了餐厅里。
……
清理完垃圾,他们把包装拆开,准备放到厨房当柴火烧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